「我真的不想活了!」抑鬱發作時,一個簡單的動作,或能自我拯救

2023-02-22     咪嚕嚕     反饋
3/4
◎ 圖:銳景視覺

在一些孩子對家庭環境感到不愉快的時候,也有一些父母掉進焦慮的漩渦里。那天傍晚6點多,王振豫醫生接到了一位男性求助者的來電。

他女兒正在上高中,他滔滔不絕地訴說著自己的憂心:女兒有雙相情感障礙病史,因為某些原因,她與老師發生了衝突。

他打電話來其實是想尋求建議:怎樣讓自己女兒更快地恢復?自己要怎麼做才好?

他說,自己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個房子,每天帶女兒出去散步放鬆心情;他通過上網等途徑,搜集了很多怎樣與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溝通的方式,手抄整理成30多頁的「指南」,給自己看,給老師看,給女兒的同學看,希望他們懂得怎樣關照自己的女兒。

聽得出,他很憂心。這條心理援助熱線就像一個「樹洞」,讓一位坐立難安的父親抒發了心中苦悶。

他所說的關於女兒的一些情況,其實是青春期少年比較正常的行為。王振豫說:「孩子經歷了跟老師的衝突,會難過,不知道怎麼處理。父親的描述會將孩子的情況放大,他自身的情緒也會出現一個問題。」

因為擔心自己的女兒,這位父親已陷於非常焦慮的泥潭裡。在了解到來電者的心聲後,心理諮詢師對他做了專業的干預,讓他儘量放鬆下來。

03 一位在海邊痛哭的年輕人

實際上,需要廣而告之的,是驅散心理疾病患者和家屬的病恥感。不然的話,每當聽到去精神醫院看醫生,多數人就會認為Ta精神出了問題,以一種奇異的眼光去打量Ta。尤其對於男性而言,如果觀念上還將患上心理疾病視作是男性一種無能的表現,那麼他們很少人會承認自己得了病。

王振豫醫生認為,病恥感阻礙了很多人對心理問題的進一步認知。是不是你自己想太多了?當家屬和身邊朋友輕而易舉地將矛頭指回患者本人時,病人的無助感將更為強烈。

「有些家屬會覺得,這個問題你不去想、你情緒不低落就可以解決了。這當然是個誤區。況且病人處於那種狀態,也沒有辦法控制自己不去想。」

對心理醫生而言,要說服老一輩的人認識到自己親友是得了心理疾病,有時難於登天。在他們的年代,可能很少接觸過這些問題,在認識上存在很大偏差。在接觸到一些心理疾病的時候,在他們的認知里就會很難理解。

這三年來,王振豫和同事一直努力在做的工作,就是讓這條熱線走進校園,讓外界更多人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