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1898年到1906年,他主要的精力都在求學和教學之中,涉獵了多門學科,「兼通世界之學術」,對我國很多科目的教育事業都有開拓之功。
三十而立的王國維沒有停下自己做學問的腳步,這期間他研讀了托爾斯泰、莎士比亞還有但丁、歌德等人的作品,首次向國人介紹了這些作家並將他們做了比較。
辛亥革命之後,王國維隨羅振玉再次踏上了日本求學之路,這一次在那裡僑居了四年之久。這四年,他以古文學為基礎,對古代的服裝、建築進行研究並著述。
郭沫若稱王國維是甲骨學的鼻祖和「新史學的開山」,因為在這期間,王國維通過對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的研究,使得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向前延伸了一千年。
王國維一生之成就,所得之學問,在同一時期的知識分子上都無法望其項背。
我們時下教育常掛在口頭上的「美育」二字,最早是王國維提出來的,他是第一個倡導德智體美並舉的人。
《南渡北歸》一書在提到王國維時是這樣說道:「正應了那句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,此人肚子裡學問,可謂如江河湖海,浩瀚無涯,並世罕有其匹。」
四年後,王國維深感自己拖累羅振玉太久,便舉家回國。
1921年,蔡元培倡導北大應該開設國學門,聘請王國維為通信導師起初,王國維一再推辭,後不知何故接任,只是不要薪水,同時任職的還有羅振玉。
後來,王國維和北大一些人理念不合,憤而離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