異性相處,日久生情的三個「徵兆」,很準

2024-02-14     溫澤峰     反饋
2/3
02. 「心裡距離」拉近

心理學中,有一個名詞叫「心理距離」。

指個體對另一個體或群體親近、接納或相處時的主觀感受程度。

兩個人物理距離近,每天都會見面,不代表親密。

就像一起上班的同事。

我們總難對他們完全卸下防備。

而「心理距離」逐漸拉進的人,會有一個明顯特徵:

不再注重尺度。

拿「水杯效應」來解釋。

水杯效應能用來衡量個體之間的「心理距離」。

當兩個人在一起吃飯時,水杯作為自己專屬的物品,會和自己的嘴巴直接接觸。

越是不熟悉的兩個人,越會將水杯放得更遠,介意別人觸碰。

但是,如果心理距離過近,界限會模糊很多。

就像很多情侶、閨蜜,都能用同一個水杯喝水。

這就是心理距離近的反映。

兩個逐漸日久生情的人,其實就是在不斷拉進心理距離。

剛開始打鬧有度,彼此盡可能避免肢體接觸。

聊天內容也僅限於一些「安全」的話題,比如一日三餐,在做什麼。

可隨著距離的拉進,兩個人相處會更「鬆弛」。

在一起過馬路,會隨意挽上對方的胳膊;

看到對方領子沒翻好,會隨手用手幫對方整理好;

聊天內容也從普通問候,上升為更深層的分享。

彼此在這一刻,對對方而言,都有了「特殊性」。

這是依戀、習慣等等傾訴的產物。

也是這種特殊性,會成為情感的催化劑。

03. 不再計較付出的多少

《自私的基因》中提出:人們生來是自私的。

「自私」不是一件絕對的壞事。

因為它更像是生物為了存續,不得不衍生出的本能。

將「個人資源」囤積,能更好服務自己。

渴望更優質的伴侶,是為了能為下一代搭建更好的生存環境。

所以在社交當中,人們很在意「付出」與「回報」。

付出更多的目的,是想要得到更多。

比如逢年過節送給領導和同事禮物,看似是出於好意送禮。

但本質卻是為了鞏固彼此之間的關系。

而讓一個人能夠心甘情願接受不平等付出的原因,便是喜歡。

[兩.性]關系中,付出的多少,能直接衡量一段關系。

比如說:

在你需要得到幫助的時候,那個人會不會出現。

在你接受了對方好意後,需不需要禮貌性「回禮」。

就像《房思琪的初戀樂園》中的毛毛先生。

作為設計師,手中的稿子無數。

但只要是伊紋想要設計的東西,他總會排在第一位。

即便知道伊紋已經結婚,他還是願意付出。

心動會讓一個人變得無私無畏。

不是不想要回報,而是為了對方,可以沒有回報。

當兩個人都願意拿出「個人資源」去成就另一個人時,愛意由此滋生。
溫澤峰 • 261K次觀看
溫澤峰 • 7K次觀看
徐程瀅 • 13K次觀看
徐程瀅 • 40K次觀看
徐程瀅 • 14K次觀看
徐程瀅 • 20K次觀看
溫澤峰 • 6K次觀看
溫澤峰 • 8K次觀看
溫澤峰 • 7K次觀看
溫澤峰 • 9K次觀看
溫澤峰 • 7K次觀看
徐程瀅 • 7K次觀看
徐程瀅 • 14K次觀看
徐程瀅 • 7K次觀看
徐程瀅 • 29K次觀看
喬峰傳 • 19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21K次觀看
溫澤峰 • 15K次觀看
溫澤峰 • 5K次觀看
溫澤峰 • 6K次觀看
溫澤峰 • 7K次觀看
溫澤峰 • 6K次觀看
溫澤峰 • 17K次觀看
尚娥媛 • 36K次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