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
美國奧運和殘奧委員會對運動員的獎勵是:每獲一枚金牌獎勵37500美元(約合人民幣24.2萬元),銀牌22500美元(約合人民幣14.5萬元),銅牌15000美元(約合人民幣9.7萬元)。 除非運動員申報的總收入超過100萬美元(約合人民幣647萬元),否則大部分獎金不征稅。
此外,美國運動員還能獲得其他形式的贊助,包括 醫療保險、最好的醫療條件和大學學費補助。
新加坡
相比之下,新加坡對奧運冠軍的獎勵幾乎 超過美國選手的20倍, 獲得個人首金的運動員可獲得100萬新加坡元(約合人民幣476萬元)。 獎金需要納稅,獲獎者需要將一部分獎金退還給新加坡國家體育協會,作為將來培訓和發展之用。
英國
英國並沒有出現在這份榜單中,2012年本土進行的奧運會,英國奧運會就表示,不會給本國運動員獎勵,因為他們認為 「英國的運動員需要的是對運動的執著和熱愛,經濟回報不會激勵運動員登上領獎台。」
各國獎金數字如此懸殊, 首先由於大國本身產生冠軍數量更多,若對每個冠軍都給予豐厚獎勵,則對財務上構成了不小的壓力。再來,小國誕生冠軍的機會更加稀缺,所以這些國家給予冠軍更高的官方獎勵也不足為奇。
五花八門的獎勵
夠奇葩
除金錢層面獎勵外,各國的新奇獎勵也層出不窮。
其中最為誘人且經濟實惠的,當屬 韓國的適齡金牌男運動員可免服兵役的政策。
在希臘,金牌運動員將獲得一份 穩定的公務員工作。
白俄羅斯選手在取得奧運金牌後,將得到白俄羅斯香腸製造商提供的 終身免費香腸的獎勵。
1980年,辛巴威女子曲棍球隊奪得了冠軍,辛巴威為每名運動員準備了 一頭奶牛。
總而言之,無論對於獲得冠軍的運動員自身,還是其背後的國家而言, 這塊金牌所代表的意義,已經遠遠不能簡單地局限於金錢和名譽。其背後更是一門匯聚了復雜學問的「金牌經濟學」。